波密县易贡乡简介
易贡乡位于波密县西北方向,临近318国道,易贡湖畔,区域总面积2800平方公里,下辖5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全乡总人口411户1597人,党员338人。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半农半牧乡。
易贡藏刀,工艺历史悠久,迄今为止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易贡藏刀属藏刀中的顶级藏刀,不论其历史、工艺、传承,都堪称藏刀中的翘楚。可谓之,君不见铁山铸刀飞炎烟,红光紫气惧赫然。易贡藏刀的独特之处在于刀长、轻细、锋利无比、不易生锈、特别是刀身彩虹波纹回路清奇,且原材料只能取自易贡铁山铁矿石,除易贡外,其他地区均无法铸造。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收藏一把易贡藏刀是一个浸沐藏文化与藏武备的审美过程,易贡藏刀独有的彩虹纹深刻诠释了易贡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崇拜,也融入了刀匠对铸造艰辛的体悟,这是一把完美无憾的刀身里迸发出来的凛冽力量。为了传承和发展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易贡藏刀传承人西洛在易贡乡人民政府及市县各部门指导和及易贡乡江拉村拉嘎自然村群众的支持下,于2015年创办“易贡藏刀”打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本地村民就业及弘扬传统工艺开辟了新的渠道。目前易贡藏刀合作社有29名农牧民成员,含1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专业打制人员7名,打制学徒22名,3名管理人员,1名财务人员,涵盖管理、生产、销售各个领域,形成了打造生产、管理、销售一条龙的发展模式。
易贡波卓,藏民族传统舞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人即易贡乡通加村村民顿堆旺秋。波卓舞是以土地、山水、生产、生活等作为比喻对象,借以表达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祝福,对丰收的祝愿。“舞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易贡波卓最大的特点便是男女双方重复对唱,边唱边跳,慢板大方自然、优美自如,快板奔放潇洒、欢乐热烈。他们热情万分,默契十足,与舞伴围成一个大圈踏起优雅的舞步,裙带舞动,酒入香腮,旋律优美动听,舞步风姿绰约。如今,众多群众性节日、政府活动,都会组织农牧民群众跳波卓舞,是易贡乡最普遍的大众性娱乐活动。
易贡茶场位于易贡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心地带,场部机关所在地海拔为2228米,年均气温为11.4度,年降水量960-11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度大。茶场周边森林茂密,终年云雾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适宜开发高品位绿茶、红茶和黑茶,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也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茶场。
易贡茶场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军部所在地,场内“将军楼”是原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将军的办公居住地。场部机关办公地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西藏自治区党校校址(1983年彻底搬迁到拉萨市)。易贡茶场不仅是绝佳的有机茶叶生产基地,还是饶有风味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孕育了独特的藏族文化和宗教文化。
易贡将军楼,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率军进藏经过易贡时修建的办公住宿场所,也是十八军军部所在地,2005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波密县红色旅游景点。这里,天雨为书,草木为字,大气而又内敛。一盏清茶品超群,一缕馨香满屋熏。小楼前侧是一片草绿茂盛的平地,不远望去便是易贡湖与铁山交相辉映。进入内楼,你立即会被一种清静与严肃所震撼,面对着张国华将军半身铜质塑像,披挂着金色哈达,此时此刻,心中油然而生的便是他那舍我其谁的爱国精神。
通麦十英雄纪念碑:1967年8月25日,成都军区某汽车团车队在执行战备物资运输任务途中,行至川藏线迫龙沟拉月塌方区,遭遇塌方和飞石。为及时完成运输任务,指导员李显文、连长杨显春、副连长陈洪光、副指导员谭仁贵、副指导员程德风、排长曲月伦、班长杨庆忠和李荣昌、战士陈昌元和李兴富在强制突破泥石流险区时被突如其来的巨大泥石流吞没。1968年11月14日,中央军委授予这10位烈士“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川藏运输线上十英雄”荣誉称号。2000年6月10日,“十英雄”纪念碑被洪水冲毁。2003年9月21日,重新树立纪念碑
桑林寺位于波密县西北部、易贡乡西北方向,距县城150公里,距乡政府驻地1.1公里,占地总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桑林寺先后共经历四次搬迁,最早名为“卧龙拉康”。现有的桑林寺为第四次搬迁后建立的,修建于明朝末年,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易贡油菜花节是弘扬民族文化,宣传易贡风土人情,打造易贡特色旅游品牌和提高易贡地域形象的重要活动之一。易贡油菜花节举办时间一般为每年3月份,主要活动方式包括歌舞汇演、体育竞赛、特产展销、篝火晚会等内容。易贡油菜花节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已成为易贡乡乃至波密县旅游的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