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波密要闻

高原官兵的忠诚守护,见证天堑“三桥”的巨变

波密县人民政府: www.bomi.gov.cn

2022年08月02日 06:01


图为三座连心桥横跨易贡藏布江上。殷榆瑞

在川藏线著名的通麦天险段上,不同历史日期的三座跨江大桥横亘在易贡藏布江上,无声地记录着川藏线的变迁史……

  图为新建后的第二座通麦大桥。殷榆瑞

“十几年前,通麦大桥是川藏线的咽喉要道,为防止被破坏,我们这里还有个排点,就守在桥边全天候驻守,限车限速通行。那时的桥是铁锁桥,车子行驶在上面都是晃晃荡荡的,有时木板还会掉落到易贡藏布江,那时候的河水非常湍急,尤其雨季时节更是河水泛滥,非常渗人。到晚上我们都是施行交通管制,不让那些车子上桥。到后来通麦大桥重新修建,我们从守桥变成了日常养护,中队也撤销了守桥排点的设置。”守护“三桥”16年的老兵任俊杰给新同志讲道。

通麦特大桥是川藏公路南线著名通麦天险路段上的“咽喉工程”,横跨在易贡藏布江上,帕隆藏布江在此有易贡藏布江汇入,转向南流于东在大拐弯处注入雅鲁藏布江。“没有走过川藏线的通麦天险,就不知川藏线艰难”“你以为你有能力走川藏线,实际上是老天爷放过了你一马”……每每提起川藏线,无不令人唏嘘。通麦老桥是一座铺木板的吊桥,类似于仅能单人通过的溜索便桥;第二座桥是1950年解放军18军一边进军一边修建的木板便桥,200049日易贡山体大滑坡,导致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后,桥梁及部分公路被冲毁,川藏线交通被完全中断,墨脱、波密、林芝三县90多个乡因此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为尽快恢复国道畅通,在第二座桥原址上修建了设计载荷20吨,单向通行的钢板木板临时性保通悬索桥。2015年底,第三座通麦特大桥修建而成,是单塔单跨钢桁式的悬索桥,限载400吨。20164月,“五隧两桥”为主的川藏公路通麦段整治改建工程全部竣工,“通麦天险”路段由过去平均通行时间需要2小时到如今只需要20分钟。

通麦地理地质特点特殊,是“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多发地带,全长14公里的便道更让此地拥有了“通麦坟场”的称号。2000年至2015年,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肩负起了守桥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不论风吹日晒雨淋,24小时全天守候,检测维护桥梁、维持行车秩序、安抚司乘人员、做好解释工作几乎成了守桥官兵工作的全部。

图为武警官兵检修通麦特大桥。殷榆瑞

“当时的桥是简便式钢架桥,所以巡桥时要做到极为认真,而且它是个细活,桥梁的吊杆、锚索、销子、面板等细微之处,每次都必须逐一检查,检查一次就要两个多小时。期间很多时候都是处在危险中作业,尤其桥面木条板因为使用时间长久桥面光滑,人踩在上面踩不实就会打滑,稍不慎就会卡进钢架里,甚至可能会直接坠入江中,非常骇人”,该支队守桥15年的老兵王万海说道,“特别是每年510月份旅游旺季车流量较大,加之大桥承载有限,如遇14公里便道发生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官兵们只能将车辆一辆一辆放行,这时候,堵车往往长达四五公里。为防止过往司乘人员出现急躁、发脾气等负面情绪,中队官兵一边在快速抢通道路,一边在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还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时的我们,是他们既‘讨厌’又钦佩的角色”。

图为武警官兵在桥上武装巡逻。殷榆瑞

时光流逝,历史变迁。22年来,该支队一茬茬官兵扎根高原守护着这条“天堑”、守护着这座大桥,不管是阴雨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毫不退缩,每天坚守在岗位上。守桥16年的老兵任洪波感慨道:“从成为‘守桥人’的那天起,大桥就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成了我们亲密的‘战友’。不管是旧时的两座桥还是现在的通麦特大桥,对每名守护过它的官兵都有着深刻的感情,我们把青春的汗水洒在了这里”。如今,第三座通麦特大桥建成后,该支队官兵撤销了守护排点设置,从守护变成日常养护,定期利用桥梁检测车、路面清洗车对桥梁桥面、桥栏杆等安全防护设施、排水设施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排查,确保这座“咽喉工程”的绝对安全。

图为武警官兵对通麦特大桥进行养护。 殷榆瑞

跨越易贡藏布江呈阶梯状分布的三座大桥,如今成为了川藏线上的一道风景线,“通麦天险”变成了历史名词,变成了网红点,游客的打卡地。但不变却是守护在这里的武警官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无悔的青春,把忠诚与使命谱写在了这座桥上、刻进了这川藏线的坦途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字体:

打印本文

相关信息